找到相关内容72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汉传佛教翻译刍议(上)

    ,伤生於雪山,掩埋于沙漠,无声地离开了人世。然而,正是这许多忘我的高僧大德,用他们的热血和汗水,为人类在历史上写下了翻译佛典的辉煌一页,为汉传佛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中国佛教才有闻法修证和开宗立说的依据...是佛教经典的大量译出:同时,有一大批忘我的佛教大德严持戒行,深入经藏,昼夜熏修,彻悟本源,开宗立说等,将自己毕生精力无私地全部奉献给佛教的结果。众所周知,唐代佛教的最大特色,就是诸宗竞立。而这一局面的...

    法 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364788.html
  • 中国艺术精神的演进(2)

    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》)用宗白华先生的话说:  这种审美意境的产生“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,即美学上所谓‘静照’。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,心无挂碍,和世务暂时绝缘。这时一点觉心,静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065243.html
  • 临济禅师语录讲话

    无须在境上为安著文字言句名号,如此才能体认把握得到真实的根本无形心法玄旨,亦即能不被外境所著,亦不落真俗凡圣的名字情执,而达到舍我忘我的自由;否则对一切境思惟善思惟恶,思惟真思惟俗,将这般有形之影挂在...

    惟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0365621.html
  • 略说慈航菩萨的精神

    法师在内院,曾帮忙老法师教过一个时期的课:但不久圆明法师便出去宏法了。教课的事情,都落在老人家一个人的身上。因此,老人家整天的唱独脚戏,喉咙哑了,照常讲下去,既不放假,也不休息,那种教学忘我的精神,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4465707.html
  • 郑振煌教授弘法记

    对不起,这些钱不是我的,是我们老板的。现在这些钱被你拿走,我们老板一定认为我私吞公款,大哥,各位,我们人被叫大哥时,就已经忘我了。我和你打个商量,拜托您在我的帽子上打两枪,证明我遭打劫了,”那个歹徒心想...

    陈秋燕 笔录 黄严瑞校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5765773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2)

    儒士陶潜、道士陆修静,三人相谈甚欢,不觉走过虎溪,直到听到老虎的叫声,才大笑而别。后建“三笑亭”纪念此事。  上联记“虎溪三笑”的故事。三人虽然思想不同,却能欢喜论道,欣然忘我,相较之下,世人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065969.html
  •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(1)

    三人虽然思想不同,却能欢喜论道,欣然忘我,相较之下,世人常党同伐异,甚且同室操戈,未免鄙陋。  下联侧重描绘东林寺的宗法,将佛家以莲花为净土的意象,作生动活泼的表现。  净土宗,也名莲宗,为慧远大师创立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165970.html
  • 浅探佛经翻译对文学用语的影响

     └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 由上述所讨论的诸例观察之,王维诗中好用佛典之特色可归纳如下:  ㈠追求生命之超脱与忘我,故而用“色”、“空”、“缘”以及“...

    罗文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2366136.html
  • 宗教心理学的意涵及其功能之研究

    需求的目的,得到心灵的皈依感,有了一种出神忘我、肖似神明与圆融的境界,类似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”的经验,呈现知觉者和被知觉的事物融为一体的感觉,体现人类的真我。   二、宗教心理学...

    黄文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2366201.html
  • 佛家修行方法

    根机、环境而定,唯需念到浑然忘我,如古人所云:"念而不念,不念而念。"蕅益大师说:"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;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"   念佛的感应:  东晋慧远大师,结社念佛,三十年迹不入俗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966281.html